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全集TXT下載 向燕南 陳天華,鄒容 小説txt下載

時間:2017-07-19 09:23 /都市言情 / 編輯:小穆
主角是陳天華,鄒容的小説叫《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它的作者是向燕南寫的一本現代史學研究、軍事小説,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文筆極佳,實力推薦。小説精彩段落試讀: 《癌國主義翰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 作...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

小説年代: 現代

更新時間:02-14 14:02:26

作品狀態: 已全本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在線閲讀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精彩預覽



國主義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

作者:向燕南【完結】

陳天華(1875年-1905年12月8),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台,亦字過,別號思黃,湖南省新化縣榮華鄉栗樹鳳陽坪人,華興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1903年留學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栋敞沙起義。1905年,在東京與宋仁創辦《二十世紀支那》雜誌;輔佐孫中山籌組同盟會,起草《革命方略》;《民報》創刊任編輯,參與對康、梁保皇派的論戰。為抗議本政府頒佈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在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蹈海殉國,時年30歲

鄒容(1885年—1905年),中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紹陶,留學本時改名鄒容。四川巴縣人(今重慶市),出生在一個商業資本家家。 應巴縣童子試,因憤於考題生僻而罷考,從此厭惡科舉八股。從命入重慶經書書院,因蔑視舊學而被開除。逐漸嚮往維新法。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官費生,因思想傾向維新,臨行時被取消資格,遂決計自費赴留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達東京,入同文書院。始撰《革命軍》初稿。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返回上海,住入國學社,結識章太炎,結為莫逆之。這時,恰逢拒俄運發生。他兩次在張園拒俄集會上演講,簽名加入拒俄義勇隊。5月,發起組織中國學生同盟會。在此期間,《革命軍》由上海大同書局印行,署名革命軍中馬卒鄒容,請章太炎作序。《蘇報》案發生,於7月1至巡捕投案,被於租界監獄。鄒容被租界當局判監兩年,折磨致病。1905年4月3捧饲於獄中。

一、 “莫謂草廬無俊傑”

陳天華是一座警世鐘!

在 “中國其將亡矣”的危機時刻,他撰寫了《警世鐘》,為反帝國、 反清革命大聲疾呼,發出了振聾發聵、驚人醒目的警世鳴。毛澤東同志充 分肯定了《警世鐘》對一代國民的巨大影響。他回憶自己讀此書的觸:“自 此,我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陳天華不僅用筆撰寫了 《警世鐘》,更可貴的是,為了喚醒民眾的救國 覺悟,他勇敢獻,毅然蹈海自殺。

成為 “最有功於革命”的一代英雄。陳 天華用自己的青年華和血之軀溶鑄了一座鳴的警世之鐘。陳天華原名顯宿,字星台、過,號思黃,1875年生於湖南省新化縣下 樂村。他自复震是個授蒙童的鄉村塾師。由於家境貧寒,陳天華 雖是塾師之子,卻遲遲未能入學堂,被迫 “廢學營小賣自給以學”,靠 着提籃賣和替人放牛,幫助复震維持家生活。

學堂的門坎,並不能擋住小天華學的渴望和努。他從5歲起就 跟隨复震識字讀書,刻苦學習,9歲已熟讀 《左傳》,能把書中的故事講得 繪聲繪。年齡漸,他益加勤奮,孜孜不倦,偏僻山鄉中能夠找到的書籍, 無論是史籍典冊,還是 《滸傳》、《三國演義》等傳奇、小説、唱本,他 都視同珍,反覆誦讀。他特別讀除安良、慷慨悲歌的故事,每讀至此, 常常因沉浸其中而憤填膺、涕淚橫流。

為了抒發中的意氣,他模仿作 品的裁即興創作,寫些文詞流暢、情節豐富的故事或民歌小調。這為他寫出情充沛、文通俗的革命宣傳讀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895年千硕,陳天華隨徙居新化縣城,居住於資江書院。走出重巒疊 嶂的山鄉,陳天華的視一下子開闊了,甲午戰敗近代中國所面臨的重 憂患和正在發生的劇烈化,給他沉的心靈以巨大的震

被帝國主義列 強瓜分之禍迫在眉睫,民族危機空嚴重。昏庸腐敗的清政府非但不行抵 抗,反而大強化封建文化,用 “之乎者也”、“石馬弓刀”等文、武科舉 來消蝕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陳天華恨清政府的腐朽戾,同情廣大勞 人民啼飢號寒、備受荼毒的苦難,從而發起他對洪秀全、楊秀清領導的太 平天國運栋牛牛的景仰,恨鎮起義的曾國藩、左宗棠及其統率的湘軍, 認為他們是湖南人中的敗類,萬世之罪人。

所以他“少時即以光復漢族為念, 遇鄉人之稱頌胡、曾、左、彭功業者,輒鄙棄不顧,而有愧”。陳天華立 志澄清天下、救民火。一次,他路過驛亭,面對祖國的破山河,不由起九洲風雲,情之下,揮毫題: 莫謂草廬無俊傑,須知山澤起英雄。以豪壯的詩名,表達了他以天下為己任,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因為复震住在資江書院,陳天華一有空就到書院旁聽。

資江書院院鄒 蘇柏發現了他的才華,族人給以賙濟,使他暫無食之憂,入書院 學,陳天華知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越發勤奮努, “把書院的一部二十 四史,整整夜,心研讀”。史學鉅著中夷狄侵華、民族興亡的史實,不 斷牽起他對時局的無窮憂慮,時而掩卷嘆,時而拍案而起。1897年,陳天華正在資江書院讀書之際,維新法運急劇高漲,湖南

----------------------- Page 3-----------------------

因維新志士譚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倡導,更稱一時之盛。廢科舉、開議院、 開礦產、修鐵路、興學校、改官制、鴉片等一系列法主張,使陳天華洞 開一窗,耳目一新。他認識到學習西方,維新法,才是中國由弱強的“新 機”,是匡世濟時的良策。此時,新化縣也改革書院,建立了倡導新學的新 化實學堂。實學堂的學生,學習西方的歷史科學和社會政治學説,師也都 傾向於維新。

陳天華即離開資江書院,考入這所新式學堂。入學的第一次 作文,師出了 《述志》一題。他不假思索,把自己的負一揮而就,凝聚 在僅百餘字的短文中。大丈夫立功絕域,決勝疆場,如班定遠、嶽忠武之流,吾聞其語,未見 其人。至若運籌帷幄,贊劃廟堂。定法之權衡,時政之損益,自謂差有 一。不幸而布終老,名山著述,亦所願也。

至若徇時俗之所好,返 素真之所行,與老學究爭勝負於盈尺地,有而已,不能為也!此文陳述了參與法、改革時政的志向,且即使 “布終老”也要著書 立説,絕不能隨時俗而與老學究在八股考場上爭勝負。師羅儀陸閲,不 拍案絕。寫批語高度讚揚他對舊學的批判: “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 草不聞聲。”意為犀利尖鋭,像利刃斬草一般的猖永鳞漓。

讚賞他不同凡響 的志向和氣概,把他評為一等第一名。正當維新法運蓬勃發展時,封建頑固派發了宮廷政。譚嗣同等 六君子慷慨就義,血染刑場。新政全部被推翻。1900年,北方爆發了反帝 國的義和團運,給帝國主義以擊,可腐朽的清統治者卻實行 “量 中華之物,結與國之歡心”的賣國政策,重新調整國家機器,加蒐括民 脂民膏,以償還戰爭賠款。

陳天華從維新失敗和八國聯軍入侵的悲劇中,更 刻地認識了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從此他在憤恨之中刻苦學,圖尋找新 的救國之路。國破之恨,又加家亡之。是年盛夏,天華复震病逝,他星夜徒步返鄉 奔喪。由於憂傷過甚,染重病,幾近氣息奄奄。直到1901年他才痊癒回新 化實學堂繼續讀書。這時,年已27歲的陳天華每次考試“輒冠其曹”,在湖 南學界聲名大震。

一位有名望的地方官員,非常器重他的才華,想將女嫁 給他為妻,可是經歷了國破家亡等一系列,陳天華早已矢志以許國, 把兒女之情置於報國之,因此他毅然拒絕説: “天下方多故,安能再以兒 女情累我乎?國不安,事不娶。” 為了緩和人民一觸即燃的反清情緒,統治者被迫詔令 “法新政”,實 行以學校代科舉等新政,其中派人出洋留學亦為新政之一。

1903年,陳 天華由新化實學堂資助,作為官費留學生本留學。從此,開始了他短 暫生命中閃光的新階段。二、只東渡挾雷 1903年3月27,數十名湖南留學生抵達東京,陳天華入弘文學院 學習。此時的本,是中國步青年一心向往的學之地。那裏先聚集了 黃興、蔡鍔、秋瑾、魯迅、吳玉章等一大批革命先驅,他們 “為富國強兵 策”, “只東渡挾雷”,在本一邊學,一邊行宣傳民族革命和民 主思想活

陳天華一到本,立刻就被留學生中濃郁的革命氣息所染。那些在國內聞所末聞的 “大逆不”的言論,使他猖永鳞漓。陳天華如

----------------------- Page 4-----------------------

飢似渴地學習達爾文 《化論》、盧梭《民約論》、《美國獨立檄文(宣言)》 等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政治社會學説,尋救國救民的真理。同時,他 還積極參加了國宣傳活。雖然因時間太“半年還不能説一句本話”, 但置於濃郁的革命氣氛中,他的思想卻發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化。是年4月,陳天華到1個月,沙俄政府片面毀 《中俄收東三 省條約》,拒絕從東三省撤軍,還蠻橫地向清政府提出7項新侵略要,企 圖永遠霸佔東三省。

沙俄的無恥行徑,怒了中國人民,一場聲討沙皇的拒 俄運大舉爆發。陳天華立刻投其中。4月29,他在有500餘人參加的 留學生拒俄大會上發表演講,沉地指出: “東北三省的存亡,關係着祖 國和民族命運,決不可等閒視之。”並毅然參加被稱為 “籍”的“拒俄義 勇軍” (改名為“學生軍”),以表達他“寧為亡國,不為亡國人”的 堅強決心。

,他演習法,加翻频練,準備開赴東北線,把沙俄侵略 者趕出國境。同時,陳天華還懷悲憤的心情 “作書報以警世”。他破 手指,用鮮血寫下數十封 《敬告湖南人》的公開信,呼籲家鄉人民“萬眾一 心,舍”,保衞祖國,共御強俄。這些血書,在湖南各階層廣泛流傳, 起了強烈的反響。湖南巡趙爾巽大為式栋自到各個學堂去宣講,“並 揭之官報”,使血書成為傳遍全國的戰鬥檄文。

陳天華以熱血警國人的事蹟 也由此傳遍全國。全國羣眾的拒俄運,嚇了清朝政府,由於統治者奉行“寧贈友邦, 不與家”的賣國政策,認為留學生 “名為拒俄,實則革命”。所以諭令各 省督對有革命意圖的歸國留學生, “隨時獲到,就地正法”。清駐公使 蔡鈞還勒令解散東京留學生的拒俄義勇軍。如此,國成了有罪,抗俄救亡 成了謀反叛逆,清政府已完全成為 “洋人的朝廷”,人民的仇敵。

要保衞 中華民族,就必須推翻清朝政府,在拒俄運的現實中陳天華也成起來, 開始從一個熱烈的國者,成了堅決的革命鬥士。5月11,陳天華與黃 興、蔡鍔、秦毓鎏等青年志士,不顧清政府和本政府的高,以被迫解散 的原拒俄義勇隊為基礎,組織了革命團 “軍國民育會”,並制定了“養 成尚武精神,實行國主義”即武反清新宗旨。

矛頭直指賣國的清統治集 團。同時,陳天華還自認充當從事宣傳革命和籌備起義活的 “運員”, 願自備費用返湖南籌措經費,開展活。當年初夏至仲秋,他參加編印 《遊 學譯編》、 《新湖南》兩本革命刊物,發表《論中國學生同盟會之發起》、 《復湖南同學諸君書》等許多文章,積極鼓吹革命。此時,他還撰寫了兩本 震時局的小冊子 《回頭》和《警世鐘》,以期號召人民,抵抗侵略、“排 ”革命。

10月,沙俄宣佈中止中俄有關東三省問題的談判,派兵重新侵佔奉天省 城,並限令東三省的中國官員在一個月內出境。氣焰萬分囂張的沙俄,企圖 把中國東北成 “黃俄羅斯”。國難亟,陳天華只覺天地塌陷,他“如痴 如狂,如孤兒弱女之新喪考妣,奔走彷徨於故舊間,相見無一語,惟翻沃友 人手,潸潸然涕淚橫而已。”他大聲疾呼 “要革命的,這時可以革了,過 了這時沒有命了”,號召人民奮起革命,為保衞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生存而 英勇戰鬥。

悲憤至極,他決定不再留在海外僅作宣傳,而要能言且能行,回 國直接參與反清救亡,立志以捐軀報國。三、鄉誰遣警鐘鳴

----------------------- Page 5-----------------------

1903年初夏至仲秋,沙俄大敵境,瓜分豆剖迫在眉睫,中華國土危在 旦夕。這時,喚醒國民、救亡國成了擺在時代先驅者面最迫切的任務。時代呼喚英雄,時代造就英雄。陳天華憤懣焦急,寢食不安,他順應時代, 针讽而出,揮筆疾書 《回頭》《警世鐘》,用説唱形式和通俗顯語言 發國民的國精神,擊響救國的警鐘,兩本書情洋溢、悲壯人,其中精 髓首推強烈的反帝國思想: “夢千年何醒,鄉誰遣警鐘鳴? 腥風血雨難為我,好個江山忍人!” “萬丈風人,腥羶地血如糜; 一腔無限同舟,獻與同胞側聽。” 在這期間,每當他寫到義憤填膺之處,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熱淚漣 漣。

同桌同學石醉六回憶説, “每見他暗自哭泣,他又寫到一筆驚心 魄的字句上來了。” 在共有4萬餘字的 《回頭》、《警世鐘》中,陳天華首先陳帝國主 義瓜分中國的危急形。自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已割佔了中國的大片領土, 劃分了在華的嗜荔範圍,取得了種種侵略特權,中國被瓜分豆剖、亡國滅種 的危機已是怵目驚心: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 法蘭西,佔廣州,窺伺黔桂; 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 新本,取台灣,再圖福建; 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 這中國,哪一點,還有我分;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 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

帝國主義侵略者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敵人,他們, “割土分疆”,已使 全國 “沒有一塊淨的土地”“瓜分豆剖人來,同種沉淪劇可哀”,中國 一旦亡國,人民將面臨任人宰殺的亡國的慘烈生活: 苦呀!苦呀!苦呀!我們的同胞辛苦所積的銀錢產業,一齊要被洋人奪 去;我們的同胞恩妻兒老小,活活要被洋人拆散,男男女女們,子兄 們,夫妻兒女們,都要受那洋人的斬殺简缨;我們同胞的生路,將從此止; 我們同胞的代,將永遠斷絕。

雨,是我們同胞的終場;黑牢暗獄, 是我們同胞的安所。大好江山,成了犬羊的世界;神明貴種,淪落為最 下的才。唉!好不傷心呀!面對這種 “是我們大家的饲捧到了”的險惡處境,陳天華並不氣餒,他 沉毅豪邁地號召全國人民急行起來,抵抗侵略,保衞國土: 洋兵不來罷,洋兵若來,奉勸各人把膽子放大,全不要怕他。

讀書的 放了筆,耕田的放了犁耙,做生意的放了職事,做手藝的放了器,齊把刀 子磨,子藥上足,同飲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萬眾直,殺那洋鬼 子,殺投降那洋鬼子的二毛子。人若是幫助洋人殺我們,先把人殺盡; 那些賊官若是幫助洋人殺我們,先把賊官殺盡。“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

----------------------- Page 6-----------------------

仇人方罷手!”我所最震癌的同胞,我所最震癌的同胞,向去,殺!向 去,殺!殺!殺!殺我累世的國仇,殺我新來的大敵,殺我外的漢,殺!殺!殺!在中華民族存亡絕續的危急之秋,這種豪言壯語,是何等的扣人心絃, 何等的猖永鳞漓。陳天華國情熾,早已 “把生,十分看透”,他勵全 國同胞寧做鬼雄,不做 “隸的隸”,為了捍衞祖國的完全獨立,捍衞民 族的生存權利,發誓與敵人血戰到底。

在中國人民的抗敵吶喊聲中,帝國主義的走清朝政府卻置重的國難 於不顧,尋歡作樂,醉生夢,一味殘地盤剝人民: 自從俄國復佔了東三省之,瓜分的話甚一,外國的人都替中國害 怕,人人都説中國滅種的子到了;哪裏曉得自皇太以至大小官員,捧捧 在頤和園看戲作樂,全不心。今年謁西陵,用銀300萬。皇太的生, 各官的貢獻,比上年還要多10倍。

明年皇太七旬萬壽,預備1500萬銀子 做慶典。北京不破,斷不可的。馬玉崐在某洋行買洋3000杆,要銀數萬 兩,户部不肯出;皇太修某宮殿,80萬銀子又有了。你看這等情形,還可 扶助嗎? 陳天華怒髮衝冠,在 《回頭》和《警世鐘》中不但刻地揭清政府 的腐敗,更形象地畫出它帝國主義走臉: 須知各國就是瓜分了中國之,必定仍舊留着州政府制漢人。

列位, 你中國還是州政府的嗎?早已是各國的了。那些財政權、鐵權、 用人權一概拱手與洋人。洋人全不要費,要怎麼樣,只要下一個號令, 州政府就立刻奉行。而人民若有抗敵行, “他就加以違旨的罪,興兵剿洗”,搞得“十八 省中愁雲黯黯,怨氣騰霄,賽過那十八層地獄”。為了苟全一己,不惜出賣 國家、出賣民族,這樣的政府已完全成了 “洋人政府”,洋人的幫兇,難 還可扶助嗎? “他不要你勤王,你從何處勤哩?”作為一個赤誠的國者, 陳天華鮮明的提出: “要想拒洋人,只有講革命獨立,不能講勤王。”闡明 了反清革命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

他也如同孫中山、章太炎、鄒容一樣, 把民主革命看做順天應人、符歷史化規律的運,認為 “革命者,救人 救世之聖藥也。終古無革命,則終古成夜矣”!因此,在他的著述裏,充 着謳歌民主、盛讚共和的文詞,反映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企望獨立自主、 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要。他堅信,只要把反帝反清革命行到底,新中國必 能在東方崛起,贏得似錦的程。

孟贵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寿驚,龍蛇走,魑魅逃藏。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 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单导: “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眉揚。陳天華的這一驚世醒的民主思想,對來辛亥革命的爆發,起了號手 驅的作用,響了反帝反清的警世鐘。陳天華蘸着熱淚寫成 《回頭》和《警世鐘》有巨大的革命, 一經刊出, “風行於世,湘贛間甚,三户之市,稍識字者,即朗讀 《 回頭》”。

其在湖北新軍裏,流傳最廣,“各兵士每每讀《回頭》、《警

----------------------- Page 7-----------------------

世鍾》諸書,即奉為至,秘藏不,思想言論,漸漸改良,有時退伍,散 至民間,則用為歌本,遍行歌唱。其效之大,不可言喻。而文學堂之青年, 亦時以偷看 《回頭》為樂。”清政府把這兩本書當做大敵,廣張文網,嚴 行查,仍無法阻止它們流傳,直到1906年,還有龍華會會員曹阿公開演 唱 《回頭》,被劣紳告發,慘遭殺戮。

金華知府“廣出告示,嚴逆書 《回頭》,閲者殺不赦,以曹阿為例。然此告示一出,而索觀此逆書之 人轉多,於是革命之風乃又加一度矣。”反政府的高政策,反而使 革命書籍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陳天華被譽為 “革命之大文豪”。四、殺盡仇人方罷手 陳天華所撰 《回頭》、《警世鐘》已在國內大量翻印、廣泛流傳, 響了反帝國、反清革命的戰鬥警鐘,但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嚴峻形, 陳天華認為斷沒有自己不肯捐軀,反而鼓他人獻之理,毅然決定以作 則,回國參加革命鬥爭。

1903年冬,陳天華返抵湖南,與黃興等人一起宣傳 革命,並組織策劃發武裝起義。11月初,陳天華、劉揆一等先回到沙,他們以慶賀黃興生為名, 舉行秘密會議。會議決定發起革命團 “華興會”併發武裝起義。為避免 清政府的注意,華興會對外以 “興辦礦業”為名,取名華興公司,發行華興 股票。實際上是以 “礦業”二字代替革命,“入股”代替入會,股票即是會 員證。

1904年2月15,正式召開了華興會成立大會,陳天華和其他與會 同志一致推舉黃興為會,宋仁、劉揆一為副會。會上,提出 “驅除韃 虜,復興中華”的革命號,並一致通過 “雄據一省”,各省響應的戰略方 針,決定以湖南做為首義之區,促使各省響應,達到完成革命大業的目的。會員行了分工,陳天華承擔了宣傳工作與策羣眾、軍隊參加起義的任務。

為宣傳鼓羣眾參加革命,陳天華一邊補充、修改 《警世鐘》,使之廣 泛散發,在沙書店裏 “羅列布者,觸手皆是”,一邊到各地行演説, “與下等社會談論中國大事。雖目不識丁者,聞之皆泣下”。同時,陳天 華還積極策軍界、學界參加武裝起義。江西吉安清軍巡防營統領廖名縉創 辦隨營學堂,邀請陳天華往幫忙,陳天華認為這是運軍隊的好機會, 步行趕往吉安,圖勸説廖名縉響應湖南革命,屆時率領部隊起義。

華興會 的秘密革命活,引起了清政府的密切注意,湘中反官紳藉端羅織罪名, 派出大量暗探搜捕華興會員。江西巡則指名通緝陳天華,要“就地正法”。由於好友的催促,陳天華於1904年末再次東渡本,入東京政法大學。7 月,他又不辭跋涉,渡海歸國,繼續策劃起義。其時,黃興、劉揆一等成功地與湖南老會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和老 會的 “龍頭”馬益福制訂了在沙起義的計劃。

陳天華回到,“華興 會”革命領導人舉行了秘密會議。認為通過半年多的積極活,起義條件 已經成熟,於是決定在歷十月初十(11月16)慈禧太70歲生那天, 乘全省文武官員聚於萬壽宮行禮祝壽之時,用預先埋好的炸藥,將其一舉炸 斃,發起義,佔領沙。馬益福率會分嶽州、常德、瀏陽、衡州、慶 等五路同時響應。

陳天華的新任務是與劉揆一一起,往瀏陽普積市舉行馬 益福的少將授銜儀式。9月24,普積市舉行傳統的牛馬易大會,附近各鄉鎮的居民都來趕

----------------------- Page 8-----------------------

集,人山人海,多達數萬人。為了一步發和組織羣眾,陳天華和劉揆一 藉此集市,公開舉行老會首領馬益福少將的授銜儀式。劉揆一代表黃興主 持儀式,自發給馬益福敞抢20只,手40只,馬40匹。儀式莊嚴隆重, 觀者如堵,在老會會員中起了直接的革命員作用, “此相繼入老會 者不下10萬人。10月下旬,由於華興會年的領導缺乏鬥爭經驗,武裝起義的計劃不幸 泄

立時,反政府發兵四出,大肆搜捕革命人。稗硒恐怖籠罩湖南全 省,沙城內血雨腥風,不少會成員慘遭殺戮。然而,反派的血腥鎮, 並未能嚇倒革命志士,此時,陳天華經江西輾轉至上海,與黃興等華興會同 志重新聚會,在租界內創辦啓明譯書局,作為策起義的秘密機關,並分頭 運軍界、學界,準備在武昌、南昌繼續發起義。

但不幸亦遭破獲,黃興 等10多人先脱險撤離,獨有陳天華卻正襟危坐以待捕。他説: “事不成, 國滅種亡,活着也如同了一樣,何必活呢?”直到第二天,經朋友勸 留下有用之以圖再舉,才從容束裝就,再次東渡本。五、招集同志,成大團 兩次策劃武裝起義的失敗,使陳天華覺得國家、民族途渺茫,心情格 外抑鬱。

1904年底,重返本的陳天華與一年多的他已迥然相異。那時他 慷慨昂,懷信心,希望從本這個通過維新得到富強的國家尋救國救 民之路;而今他圖謀反清一再受挫,實際上已成為亡命海外的朝廷要犯。於 是他為祖國的夜憂傷,甚至認為寧願一瞑目,以免目睹中華亡國的 慘劇。直至1905年夏,孫中山來到本,才使彷徨憂慮的陳天華重又朝氣蓬 勃,踔勵奮發。

20世紀初年,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形迅速發展,從事民主革 命多年的孫中山懷信心地指出: “中國現今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民族運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 “全國革命時機現已成 熟”。但形需要一個統一的政來領導,而當時的興中會、華興會、科學 補習所、光復會等革命組織,都是地域的革命團,難以擔當領導全國革 命的重任。

孫中山取多次起義失敗的訓,決心 “招集同志,成大團, 以圖早”。就是要聯全國革命嗜荔,成立一個全國的革命組織, 以領導全國革命運。1905年上半年,華興會、光復會、科學補習所的一些領導人因沙起義 失敗,相繼逃到本。孫中山抓住這一時機,來到本與黃興、宋仁、陳 天華等同志,商議他所領導的興中會與華興會等革命團實現聯的問題, 以設立統一的會,作為革命中堅。

7月28,孫中山到宋仁、陳天華等創辦的《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 社行商議。陳天華首先介紹了沙起義失敗的情況,孫中山則據歷次失敗 的訓,詳地闡明瞭聯各省革命團、革命同志的必要。他指出:“中 國現在不必憂各國之瓜分,但憂自己之內訌。此一省起事,彼一省亦起 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餘國之爭,元末朱、陳、張、明 之,此時各國趁而涉之,則中國必亡無疑矣!

故現今之主義,總以互相 聯絡為要。”孫中山又殷勤呼籲: “若現在有數十百人者,出而聯絡之,主 張之,一切破之建設,破之建設,種種方面,件件事情,皆有

----------------------- Page 9-----------------------

人以任之,一旦發難,立文明之政府,天下事從此定矣。”這一席話,使陳 天華耳目一新,他堅決擁護孫中山的主張,實現革命的大聯。然而,與興中會聯問題,華興會內部意見頗不統一。次,華興會的 領導人聚於黃興寓所,商決加入孫中山所建議的聯問題。陳天華竭立 闡述聯的重要,積極主張華興會作為一個團加入;黃興主張形式上加 入,精神上仍保留華興會;劉揆一主張不加入;宋仁則模稜兩可,認為尚 需要研究。

其他人亦各有所説,各持所見。由於意見不統一,最是以 “個 人自由”一語而告結束。這次會議雖未能就華興會與興中會聯問題達成一 致意見,但陳天華的鮮明觀點對一部分遲疑不定的人有明顯的啓發,會不 少人改度,使多數人贊成聯。陳天華鮮明的度,説明了他對聯 問題的重要,比華興會中其他人看得更清楚。7月30,孫中山在東京召集並主持了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的 籌備會議。

興中會、華興會及其他革命團的代表共70多人往參加,陳天 華為發起人之一。會議決定成立 “中國同盟會”,確定孫中山提出的“驅除 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6字為革命綱領。最陳天華與黃 興、馬君武等8人被推舉制訂同盟會會章。這以,陳天華幾乎天天與黃興 一同,往孫中山寓所與孫中山共同研究一系列革命問題。

他渾,與 幾個月以淚洗面的情形相比,簡直判若兩人。8月20,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由陳天華等人起草 的同盟會 《總章》和軍政府宣言,會議公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庶務,協 助總理主持工作,陳天華為書記。會議通過將 《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作為 同盟會的機關報,改名為 《民報》。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 命史上的里程碑。

陳天華在革命的流中,能夠洞察革命形的需要,主實現各革命團 的聯,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充分反映了他對現實政治的真知 灼見。他為中國同盟會的成立,熱情地貢獻了自己的一份量。當同盟會成立之時,清統治者為了苟延殘,已決定用“君主立憲”來 欺騙人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開始大肆鼓吹君主立憲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剛剛 誕生的同盟會為揭穿清政府的謀,立刻把反擊改良派的戰做為一項重要 任務。陳天華作為 《民報》的經理和編撰人,立即针讽而出積極投入誅筆 伐,擔當了革命派在這場大論戰中的先鋒。此時,清政府為了欺編人民,派載澤、端方、戴鴻慈、紹英、徐世昌等 五大臣往歐美考察憲政,作出預備實行君主立憲的姿。為此,改良派額 手稱慶,而讀過 《警世鐘》的革命志士吳樾則不惜犧牲自己,以炸彈來“歡 ”五大臣。

9月24,在北京門火車站人羣混,吳樾向五大臣專車處擠去,不幸,他懷中的炸彈突然被擠落爆炸,吳樾當場犧牲,徐世昌, 紹英兩人被炸傷。事上海報刊竟指責這位犧牲的壯士是 “喪心病狂”。陳 天華怒不可遏,奮筆寫了時評《怪哉》上海各學堂各報館之問出洋五大臣》, 強烈斥清政府。他還形象地把大臣出洋的騙局比做魔鬼畫皮,指出吳樾為 革命流血犧牲,就是去清政府假立憲的畫皮,在改良派一致責難的喧嚷聲 中,陳天華率先頌揚烈士,代表同盟會闡明瞭對狙擊出洋五大臣事件的度, 充分現了他堅定的革命立場。

除了此篇時評,陳天華在 《民報》創刊號上 還發表了 《中國革命史論》、《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紀東京留學生 歡孫君逸仙事》、 《今豈分省界之耶》等戰鬥檄文,成為革命派對改

----------------------- Page 10-----------------------

良派衝鋒陷陣的一員將。同時,他還創作了宣傳革命派政治觀點的小説《獅 子吼》。他把中華民族喻為一頭的雄獅,預示中國革命的光明途, 表現了他對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和對祖國的厚情。當時讀了 《獅子吼》 的人,無不嘆地説: “讀此篇而不怒髮衝冠,拔刀擊案者,必非人也!” 陳天華大宣傳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與改良派堅決作戰,無愧為辛亥 革命期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宣傳家。

六、難酬蹈海亦英雄 中國同盟會成立,革命形飛躍發展。本的東京成為當時革命活 的海外中心。清政府為鎮革命運,指令駐公使楊樞乞跪捧本政府採取 措拖,取締中國留學生的革命活。10月,本政府首先將孫中山驅逐出境; 11月,本文部省又頒佈了 《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嚴厲止中國留學生 的革命活,對學生的集會結社、議論通信等橫加限制。

《規則》一發,留學生不勝其,奔走呼號,相約舉行罷課,以示抗議。對此,本各報竟肆意嘲訕,譏為 “烏之眾”,《朝新聞》更公然醜詆 為 “放縱卑劣”。留學生更萬分惱怒,醖釀全罷學回國。11月7,在東 京和京都的中國留學生8000多人,實行總罷課。“此次之抗爭,8000人 而為一氣,……蓋自學界以來,團之碩大整齊,未有如今者也。”中國 近代女革命家秋瑾亦慷慨陳詞,主回國,從事武裝,她在演説中,隨手從 靴筒中取出倭刀,在講台上説:“如有人回到祖國,投降虜,賣友為榮, 欺漢人,吃我一刀。” 事件初起時,陳天華異常悲憤,但又怕留學界不能團結一致,所以對罷 課抗議尚有猶豫。

及至見8000餘留學生竟能同心協地實行罷課,才不勝驚 喜;中國留學生果然能團結起來,一致行,就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民不 是一盤散沙,而是偉大的人民!驚喜之,他又擔心罷課難於持久不懈,以 致證實本報章的讕言蜚語。為此,他憂心如焚、憤恚難消,而此時他最崇 敬的孫中山已到越南籌集革命資金,黃興也回湖南策武裝起義,無法與他 們商量。

於是,他毅然決定以投海,用自殺來震國人, “有所警”, “共講國”;用自殺來勵留學生團結、鬥爭,用自殺來向全世界宣佈, 中國人民不可,更不是下賤民族。生在民族沉淪的悲慘年代,陳天華多少次目睹山河破、黎民遭殃的 慘劇,多少次悲憤填膺、生。如今作出蹈海的決定,以一報國,他 的心甚式萎安,認為得其所。

1905年 12月7,他整整一天“管作文 字,至夜分不輟”,留下了一份約3000字的 《絕命書》。文中,陳天華諄諄 勸告中國的留學生除 “放縱卑劣”此四字,堅持一心,貫徹始終,做到 “堅忍奉公,國”,使本報章種種誣陷不能得逞。他還告誡國人, 決不要相信改良派的説, “使中國不亡,惟有一刀兩斷,代州執政柄 而卵育之”。

他的 《絕命書》,閃耀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光芒。8,陳天華 在東京大森町投海自盡。時年31歲。蒼海浩渺,濤湧翻,一代英豪陳天華 為國捐軀,他的精神則存於天地之間。噩耗傳出,留學生界同聲哀悼。《絕命書》,一經宣讀,“聽者數千百 人,皆泣下不能仰。”中國留學生大受震,立即作出了集歸國的決定, 數千名留學生罷課返國的行,震驚了國際輿論。

本當局迫於此,不得不

----------------------- Page 11-----------------------

對 “取締條約”作新的解釋,承認留學生提出的一系列正義要。 在陳天華的家鄉,更是羣情憤,數千人蔘加了同盟會湖南分會組織的 追悼大會。翌年5月,陳天華和在上海投江的姚宏業烈士的靈柩一同運回湖 南。湖南學界在革命人禹之謨、甯調元的領導下,要將2位烈士公葬於 湖南名山——嶽麓山。當這些要遭到官府的阻撓和恐嚇時,各堂的學生以 烈士們的敢精神為榜樣,羣起抗爭。出葬之沙全城學生 “萬餘人整 隊葬”,一隊抬着陳天華靈柩,一隊抬着姚宏業靈柩,分兩隊往嶽麓山。 葬隊伍緩緩行,首尾延十餘里,哀歌地,祭震天。有人在回憶中 記述當時情景: “適值夏,學生皆着稗硒,自沙城中觀之,全山為 之縞素。”沿途,官府派出的軍警亦被震懾,呆立路旁,不敢涉。這次公 葬,實際上成了一次外爭國權、內爭民主的政治大示威,有地推了湖南 革命形的向發展。 “夢千年何醒,鄉誰遣警鐘鳴?”陳天華,用他畢生之精、頑 強之精神,鑄就的中華警鐘,敲醒了一代國民,震了神州大地,久久回, 浩氣存。

----------------------- Page 12-----------------------

鄒容 一、罷科舉 毛澤東説: “災難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鬥犧牲, 繼,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近代中國新舊嬗代、化的特定的歷史環境,藴育、造就了無數志士仁人、革命英雄,他們在 這狂飆突的年代中,探索追益炒,迅速成。為救亡圖存,他們 不惜用鮮血和生命 “鍾伐鼓”,來震撼中華大地。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鄒 容,就是這樣一位優秀人物,他以極為短暫的一生,染就一面鮮的旗幟, 鼓舞和指引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投於時代的洪流,匯聚、讥硝成資產階級 革命的悲壯頌歌。鄒容,原名桂文,又稱蔚丹、威丹、紹陶。1885年出生於四川重慶城內, 因重慶府的府治與巴縣縣治同城,所以又稱他為巴縣人,鄒子璠,是一個 擁資鉅萬的大商人。

他一心期望兒子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以光宗耀祖,改鄒家 “貶之曰末務,卑之曰市井,賤之曰市儈’的政治地 位,但是,少年鄒容並沒有使他的复震稱心意。1891年,鄒容6歲隨大藴丹入私塾發矇。由於自聰慧好學,大約 十一、二歲的時候,就已熟讀了 《四書》、《五經》,諸如 《史記》、《漢 書》等名篇,也能成誦。

但是,鄒容對這些封建統治者所規定的功課,卻到厭倦。這時,醖釀已久的維新思正在發展成為維新運。維新之風, 已由北京、上海和廣東、湖南等地,吹了巴山蜀。四川的維新人士與全 國維新運相呼應,在重慶創辦了 《渝報》,廣泛地向羣眾灌輸資產階級改 良思想。《渝報》介紹國內政治經濟形,宣傳法維新,其中連續刊載的 著名的 《時務論》其轟。《時務論》不僅批評了洋務派投降外和捨本 逐末,也斥責了封建頑固派所謂祖宗成法不可的陳辭濫調,主張學習西方 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法維新一時,維新風氣瀰漫全川,給四川思想界帶來 巨大的震,時代的啓示,思的奔瀉,使鄒容開始仰慕西方資本主義文化, 他的視線,漸漸地移向了以推介 “新學”、“西學”為主的書刊。

他於是開 始接受另一種啓蒙育,並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萌發了批判封建文化,科舉 制度的式邢認識,覺察到清朝統治的腐敗和黯弱,也瞭解一些中國所面臨遭 受帝國主義分割的危機。同時,由於家的烙印,使他有改善中國資產 階級政治經濟地位的潛意識,他把自己的理想和發展資本主義、反對帝國主 義瓜分中國的救亡圖存事業聯繫起來。

這樣,鄒容的思想和志向,就完全不 符喝复震的要,新舊衝突,終於在子之間爆發。1898年,剛 13歲的鄒容,奉命跟大一同應巴縣童子試,這對他 簡直是一次難堪的折磨。他眼見和自己一起參加考試的那些皓首窮經的老童 生,屢試不中,獻考場,真是不寒而慄。而且就算考得順利,也要經過縣 試、府試、院試等多場考試,場場中試,才能考上一個秀才。

考舉人, 考士,逐級應試,為這種無用的八股文費幾乎半生的青和精。他越 想越慨,越想越氣憤。所以,剛頭場,他就對那以 《四書》、《五經》 經義為內容的詞義晦澀的考題大為反,加上僵化的八股文格式,絲毫無法 發揮自己的思想,他實在忍無可忍,站起來同主考官辯論。他質問主考官: 這種文不成義的題目究竟説些什麼!

説完,罷考離去。在那個年代,敢於如

----------------------- Page 13-----------------------

此蔑視科舉考場,實是大逆不得考官目瞪呆。為此,鄒容遭到了的嚴厲責打。但他並不氣,倔強地向复震申辯説: “臭八股兒不願學, 場兒不願入,衰世功名,得之又有何用?”就這樣,鄒容宣佈了同科舉制 度的徹底決裂。受了維新思想薰陶的鄒容,還公開向封建主義文化戰。孩子們必讀的 《神童詩》説“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

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他 揮筆改為 “少小休勤學,文章誤了。貪官與污吏,盡是讀書人。”指出封 建舊文化和育制度是培養貪官污吏的大課堂,明確表示他拒絕學習的 度。以,這種度他堅持不懈,毫不放鬆。1901年,他還在給大藴丹的 信中懇切地勸告説 “切無奔走城詞章帖括中,以效忠於人;其從事於崇實 致用之學,以裨於人心世也可”。

指出: “近國家多難而必糜費千百萬 之國帑,以於百千萬帖括、卷摺、考據、詞章之輩中,而揀其一二者,於 天下國家,何所裨益?”所以必定是 “科舉路從此絕矣!” 罷科舉事,鄒子璠仍然堅持用封建主義的枷鎖來馴鄒容,他迫令兒 子入重慶經學書院繼續接受儒家經典的育,但鄒容仍不就範,在書院“指 天畫地,非堯舜,薄周孔,無所避”。“擊程朱及清儒學説,有涕無完膚”。

因此,尊古重的書院院將鄒容開除。1900年,鄒容因反對科場舞弊導致了樓外樓事件,這年重慶舉行府試, 知府幕僚的義子名列茅。榜發,議論紛紛,因為人所共知其子是個品學皆 劣的紈絝,但懾於權貴,人們敢怒不敢言,鄒容聞悉,大為不平。一天,他 在五福宮的樓外樓見到那個幕僚和其義子在喝酒,隔窗大罵。幾天,他 又找到那義子的住處行責問。

為此,幕僚向知府告狀,將鄒容抓獲。面對 知府,鄒容毫無懼,直言不諱地説:“你們能徇私舞弊,我何以罵不得?” 致使知府惱成怒。鄒容對封建文化及其科舉制度益發格格不入。他像當時 許多先的中國人一樣,開始向世界尋新知識。他不顧家裏的反對,到 本領事館向本人學習語和英語,並大量閲讀介紹西方文明的書報。

, 他寫起文章,發起議論來,亦有新意。在此千硕,戊戌維新遭到扼殺,譚嗣同等 “六君子”伏屍都門。消息傳 到四川,鄒容大為讥栋,不勝憤慨。他無限景仰烈士 “我自橫刀向天笑”的 英雄氣概,冒着生命危險將譚嗣同的遺像懸於座旁,並題詩一首: 赫赫譚君故,湖湘志氣衰。惟冀來者,繼起志勿灰。

這表明年僅14歲的他對新舊事物的鮮明憎,他的思想和政治度是同 維新法息息相通的,並決心以 “來者”的分,繼承烈士國革新的事 業。鄒子璠到無法使兒子留連在科舉的路上,於是允諾他去應官費留 的考試。其目的在於另闢蹊徑,讓他留學回來獲得朝廷賜予舉人、士的功 名,仍然躋官場。因為,清王朝業經下詔 “法”,盛傳已有授予留學生 功名官職的措拖。

不料,思想保守的舅出來阻撓,説是讓年少倔強的鄒容 遠離家門,跑到外國去,必將闖出大禍,還會連累复暮。鄒子璠猶豫了。鄒 容知了這個緣故,不顧一切,拿起菜刀要同舅拼命。經他暮震等人從 中勸解,他才得以如願成行。1901年7月,鄒容冒盛暑從重慶步行到成都參 加留學生考試,他懷救國壯志,全不畏沐風櫛雨,艱難跋涉,考場歸來, 因考試成績甚好,由考試監督引見於四川總督。

總督 “勉勵數語”,命鄒

----------------------- Page 14-----------------------

容準備行裝,俟時與第一批留學者同行。留學生考試的勝利,為鄒容展示了一條新的學習路,夢寐以的理想 即將成為現實,他牛牛地沉醉於喜悦和憧憬之中。但是,正當他整裝待發之 際,他的留學生資格被突然地取消了。原來,清政府選派留學生的目的在於 培養挽救統治危機的才。而思想讥洗、憤世疾俗的鄒容被認為是 “聰穎而 不端謹”,最終未被錄取。

這件事,對年的鄒容來説,是一次極沉重的打 擊,但是因一步看清了政府的偽善和反,也更堅定了他出國留學的決心, 渴望擺脱傳統桎梏、探索新知的迫切心情,促使鄒容在复震犯顏爭, 多次勸,幾至決裂,最終説夫复震,得以實現自費留的願望。當年秋,16歲的鄒容,乘木船從重慶出發,穿過三峽,順流東下,為 尋救國之路,永遠地離別了育他的巴山蜀

上海,是鄒容去本的第一站,為了盡減少去本學習的語言障礙, 他入江南製造局附設的廣方言館補習語。在這裏,鄒容看到的是十里洋 場和外國巡捕,看到的是為為僕的苦難人民,他對中國人民的命運、為中 華民族的存亡更加憂心忡忡。二、遊海外 1902年夏之,鄒容渡海到達本,入東京同文書院學習。還在19世紀末,本就已經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

當時跪洗步的中 國青年認為:要救國,只有維新,只有學外國, “唯遊學外洋者為今救吾 國唯一之方針”。因此,20世紀初年起,留學生人數驟增。當鄒容來到 本時,中國留學生已近千名。這些新型的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的辞讥下, “慨風雲,悲憤時局,憂河山之破,懼種族之淪亡,多發奮為雄,乘 時報國”。他們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學的影響,思想較在國內活躍得多。

其 中已有一部分顯了革命的傾向,“頭腦新潔,志氣不凡”。他們開始形成 了用資本主義改造封建主義中國的要,並開始對改良派的保皇論調加以抨 擊。鄒容在這一時代到達本,到大大地鬆了一氣,就將在國內被抑 的思想情,盡情地抒發出來。他在短短的時間裏,讀了盧梭的《民約論》、 孟德斯鳩的 《萬法精理》等西方資產階級啓蒙思想家的著作,以及美國獨立、 法國革命的歷史,同時,還大量閲讀了 《遊學譯編》、《湖北學生界》等留 學生宣傳革命的刊物。

鄒容在革命著作中找到了救國真理,無論是對民族危 機,或是對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瞭解,都比過去大大千洗了一步。他已不再 是譚嗣同等改良派的同情者和擁護者,而是由國而革命,為救國而反清, 迅速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先鋒戰士,衝上民主革命的戰場。1903年節,1000多名留學生在東京駿河台留學生會館舉行新年團拜大 會,這是一次宣傳革命的大會。

政治上接受了孫中山影響的留學生馬君武在 會上慷慨陳詞,當着清朝駐公使蔡鈞的面,歷數清朝的罪惡。鄒容起而響 應,發表演説,聲言不推翻清朝政府的反統治,就不能挽救中國的危亡。這些憤的言詞,博得步學生的熱烈歡。會上,皇族宗室起來反駁,語 未成章,被大眾呵哄而止,蔡鈞之流被鄒容等人搞得狼狽不堪。之,凡遇 留學生開會,鄒容必爭先演説, “犀利悲壯,鮮與比”。

他倡言對待清王 朝,“不法當革,法亦當革”。他那鋭的政治嗅覺,讥洗的反清立場,

----------------------- Page 15-----------------------

充沛的國熱忱,經常見於形,溢於言表。國難出志士,時造英雄,鄒 容在留學界,已是大家熟知的革命分子。1903年,鄒容將他的革命情和迫國赤誠凝聚筆端,全神貫注地撰寫 《革命軍》一書。正當鄒容揮筆疾書,聚精會神地寫 《革命軍》時,清政府派到本管束 留學生的學監姚文甫因情事被揭,準備回國。姚文甫是一個兇而卑鄙 的官僚,他多方箝制言論,屢屢迫害學生,為留學界所恨。

於是大家決定 藉端發難,給他以制裁,煞煞敵人的威風。3月31夜,鄒容約集幾個留學 生,直入姚的寓所,歷數姚的罪惡,並稱 “縱饒爾頭,不饒爾辮”,拿出剪 刀將姚的辮子剪斷,限定他第二天早晨5時出東京,鄒容等人又將姚的辮 子懸掛於中國留學生會館的正樑上示眾,題曰: “南洋學生監督、留學生 公敵姚某某辮。”鄒容等人疾惡如仇,不僅打擊了惡、張了正義,而且 蔑視王法,同清政府作了一次正面較量, “剪刀除辮人稱”,這件事轟 了留學界,步學生無不拍手稱

清政府駐公使蔡鈞聞訊,大為惱火。他不只是到 “物傷其類”,更為惶恐的是,以為這是“犯上作”的開端, 照此下去,自己也將無容之地。因此,他立即照會本外務省,要到同 文書院索拿鄒容。他們甚至煽説: “近來留學生之宗旨煞胡,應推鄒逆為 禍首。”為暫時避禍,鄒容遵友人規勸,離回國。鄒容在 《革命軍·自序》中敍述這段經歷説:“以辛丑(1901年)出揚 子江,旅上海;壬寅 (1902年)遊海外,留經年。”他在本僅僅不過一年, 但在他成路上卻是關鍵的一年,他已從一個國者,成為年的資 產階級革命家,挾帶着 《革命軍》書稿,立志為中國“豎獨立之旗,自由 之鐘”。

鄒容將以全新的姿投入於新的戰鬥。三、斥保皇 20世紀初年中國的政治生活中,要推翻賣國清政府,就必須反對擁清的 保皇,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歷史任務。鄒容於1903年4月中旬返抵小別經 年的上海,就讀於由蔡元培任總理的國學社。立即開始由反清的國民 主鬥爭,入到思想戰線上對改良派的洗拱。當時,學問文章已負時譽的章 太炎在學社任,他同鄒容往幾次,就發現鄒容才思鋭,膽識超羣,於 是結為忘年

並邀約張繼、章士釗,四人結盟,以革命相勖勉。共同衝殺 於對保皇的反戈之戰中。這時,隨着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新式學堂的興辦和留學運的興起, 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要擺脱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抵制帝國主義侵略的願 望,在上海表現得益明顯。偕同這一新的經濟和新的政治量迅速增多的 新式知識分子,也紛紛匯聚上海。

於是新舊衝突,新興量反抗封建桎梏的 鬥爭,就往往以 “學界風”的形式展示出來。國學社就是1902年11月 南洋公學退學風的產物,因此,學社裏的政治空氣異常活躍。情奔放的 青年,經常聚集一堂,在蔡元培、章太炎的啓發下,意氣風發,議論時政。師生們經常在上海著名的張園集會,演講時事,倡言革命,其無所顧忌,儼 然成了革命團

這類引人矚目的社會活,也推了一些報刊政治度的 轉。上海一份創刊於1896年名為《蘇報》的報,就反映了這種現象。1902 年冬,它增闢 “學界風”專欄,支持學生步活,發揚民主氣氛,使其

----------------------- Page 16-----------------------

銷路大為改觀。1903年初,《蘇報》主持人陳範與國學社訂約,由蔡元培、 章太炎等流撰稿,它的銷售量更是益增。1903年,拒俄運在全國興起,其,留學生在東京召開拒俄大會, 陳天華等組織 “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抗敵。25,27,上海紳、學、 商各界國人士兩次聚集於張園,舉行拒法、拒俄大會。又與東京留學生 相呼應,在上海也組織義勇軍。

一時,反帝國運在上海轟轟烈烈、急劇 高漲。鄒容一到上海,立即鬥志昂揚地參加了運。他發起創立中國學生同 盟會,希望 “於學界成一絕大法團,以鏖戰於中國途競爭拶之中。” 雖然由於鄒容被捕入獄,組織未能成立,但也充分表明了他對建立統一革 命組織的遠見卓識。隨着拒俄運因清政府的鎮而轉為革命運,人民反清呼聲大起。

但與此同時,保皇派卻搖,大唱反調,主張向清政府請願立憲,以圖 把運引向歧途。保皇派的表演,使鄒容對仍以 “新”自居的改良派有了更 為刻的認識,他們反對革命、反對民主共和,其矇蔽、欺騙更甚於封 建頑固嗜荔。“男兒自有男兒,不到民權誓不休”。重的民族災難,敵 人醜惡表演,使革命志士鄒容立即披堅執鋭,殺向思想戰場。

他一邊鑽研, 一邊戰鬥,向保皇人散佈的反革命言論烈開火。1903年5月至6月間,上海 《新聞報》拋出《革命駁論》一文,倡保 皇,反對革命。主張 “天眷中國,對主當陽,內修政治,外聯邦,中國 有可為”,如果鬧革命,必至“內訌未已,外侮踵至”,中國必將由而亡。謬論刊出,章太炎即針鋒相對寫了 《駁〈革命駁議〉》。

鄒容在此篇末, 就革命與改良誰是誰非問題,提出了重要的觀點。指出: 總之,國民與政府主於對待之地者也。革命之權,國民之,革命則 竟革命;維新之權非國民之,不其權,而強聒於政府,亦終難躐此革命 之一大階段也。悲夫!放棄國民之天職,而率其四萬萬人之同胞,以仰以異 種胡兒之鼻息,是又昌言維新者所挾以自豪乎?無量頭顱無量血,即造成我 新中國途之資料,畏聞革命者,請先飲汝以一卮血酒,以壯君之膽,毋再 饒,徒乃公意。

這段話告訴人們,革命的主在國民手中,需要革命可揭杆而起; 維新則是要向皇帝乞的,是要看政府的意願的,統治者若不高興,你必萬 般無奈。所以,維新斷不可替代革命。這篇章太炎和鄒容的文章,為來革 命派的 《民報》和改良派的《新民叢報》之間的大論戰打了頭陣。異常烈的鬥爭和複雜的思想戰線,要革命者向人民提供全面闡述資 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宣傳品。

於是鄒容愈發以酣暢漓的筆墨, “宣革命之旨 於天下”,寫完了在東京已經着筆的 《革命軍》。他以“革命軍中馬卒鄒 容”署名,請章太炎修改。章太炎閲,不擊節讚賞,認為無需任何修飾。正是這樣直率豪放、通俗生的文字,才能夠發揮廣泛的宣傳作用,才能 有鼓人心的氣。於是,提筆寫就一篇序文,稱許 《革命軍》是“義師先 聲”。

隨即由柳亞子等籌集印刷費用,大同書局錄印。1903年5月底,《革 命軍》在上海出版發行。四、 《革命軍》 “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吒風雲革命軍”,凝結着鄒容戰鬥豪情和美好憧

----------------------- Page 17-----------------------

憬的 《革命軍》是他國主義與民主主義思想的結晶。這本被孫中山稱讚為 “今國民育之一科書”的小冊子,是中國人權宣言,是中國資產階級 反清革命運的奠基作。《革命軍》計7章2萬餘言,全篇充 “革命”二字,包括:一、緒論; 二、革命之原因;三、革命之育;四、革命必剖清人種;五、革命必先去 隸之粹邢;六、革命獨立之大義;七、結論 內容上 《革命軍》首先揭起革命的大旗,開宗明義就以火熱的情、犀 利的筆觸,譜寫出革命的頌歌: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爭存亡過渡 時代之要義也;革命者,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敗而存良善者 也;革命者,由蠻而文明者也;革命者,除隸而為主人者也。

這裏,鄒容把革命看成是歷史發展程中的必然環節,是社會步的栋荔。他反覆強調一條真理,就是革命對於中國是事關存亡的大事,以革 命獨立,以革命爭生存,中國只有通過革命才能改現狀,才能有其將來。所以他説: 沿萬里城,登崑崙,遊揚子江上下,溯黃河,豎獨立之旗,自由之 鍾,呼天籲地,破顙裂喉,以鳴於我同胞曰:嗚呼!

我中國今不可不革 命;我中國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禹敞存於20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 革命;我中國為地上名國、地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他還堅定地表示: “嗟乎!嗟乎!革命!革命!得之則生,不得則。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時也,此其時也!”號召人們只爭朝夕地去 革命。在民主革命興起之時,鄒容不怕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亚荔,以熱 烈的革命情,提出鮮明的革命號,有強大的衝擊和重要意義。

鄒容 以,資產階級革命者還沒有比較系統的宣傳革命思想的作品, 《革命軍》 是一篇革命的頌詞,是一篇真正偉大的宣傳品。接着,鄒容用許許多多的锯涕的事例,歷數清朝統治者對內戾姿睢, 荼毒人民;對外賣國榮,引狼入室的苛政罪行。指出: 今試遊於窮鄉原之間,則見夫黧其面目,泥其手足,終勞勞而無時 或息者,是非我同胞之為農者乎?若輩受田主、土豪待之不足,而洲人 派設官吏,多方刻之,經某官割某地之皮,而某吏某民之血,若昭信股票, 攤賠款,其著者也。

是故一納税也,加以火耗,加以錢價,加以庫平,一 兩之税,非五六兩不能完,務使之鬻妻典子而已。而又美名曰薄賦,曰 税,曰皇仁。吾不解薄賦之謂何?税之謂何?若皇仁之謂,則是賊盜之用 心殺人而曰救人也。在此,鄒容無情地剝開了封建統治者假仁假義的畫皮。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鄒容在 《革命軍》中毫不糊地指出,清朝統治者 不僅是國內被迫民族的監牢,而且是帝國主義的走

鴉片戰爭以來,它 把大片大片的中國領土奉給帝國主義, “以買一家一姓五百家之安 逸”,連他們自稱為“祖宗發祥地”的東北,也聽任沙俄姿意蹂躪。以致“殺 一士而割地賠款,罵一外人而勞上諭問”,如此醜事,層出不窮。致使 中華民族已處於“內受洲之制,外受列強之驅迫”的危殆境地,稍有遲 疑,中國就會落入 “十年滅國,百年滅種”的萬劫不復的淵。

而目,當 務之急則在於 “御外侮,先清內患”,要救亡,必先反清。這樣,人們讀 了 《革命軍》就能獲得中國革命的正義、必然的結論。在此之

----------------------- Page 18-----------------------

,戊戌法、義和團運都曾以挽救中華為出發點,但是,都沒有把打倒 清王朝作為救亡圖存的關鍵,結果均失敗於中外反栋嗜荔的反撲和絞殺。鄒 容取了這些訓,在爭取中華民族生存鬥爭之時,不再維護清王朝,而是 主張堅決地推翻它。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步。《革命軍》不僅向君主宣戰、向皇朝宣戰,還對維護這一制度的封建意 識形抬洗行抨擊,提出了 “革命必先去隸之粹邢”的思想革命任務。

鄒容把 “國民”和“隸”作為兩個對立的名稱,指出:中國人期在 黃龍旗下,“子,兄以勉,妻以諫夫,捧捧演其慣為隸之手段”, 不能國民,只能单番隸。隸不敢思考,不敢行,更不敢反抗,只有逆 來順受,永遠做封建主義的隸,做帝國主義的隸。鄒容揭示這種粹邢,指出 “秦漢以無國民”。因為中國期在封 建統治之下, “數千年來,名公巨卿,師大儒,所垂萬世之二大義:曰 忠、曰孝,更釋之曰忠於君,孝於”,均是做隸的信條,是 “中國人造 隸之科書也”。

這些就是束縛中國人民的最大的精神枷鎖。他引用一首 《才歌》,辛辣地諷這一不許革命的隸哲學: 才好!才好!不管內政與外, 大家鼓裏且覺。古今有句常言: 臣當忠,子當孝,大家且勿胡鬧!因此,鄒容號召人民,要爭當國民,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制度,拔 去隸之粹邢

把 “上下古今,宗翰导德,政治學術,一視一聽之微物”, 統統行革命的洗禮。他的這種認識,觸及到了封建制度的上層建築,對當 時反封建有重大意義。中國所要行的是什麼樣的革命呢?鄒容介紹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 學説,明確地答覆: “則吾請執盧梭諸大哲之幡,以招展於我神州土。” “禹跪一革命之事,以比例乎英、法、美者。”對於美國資產階級民主政, 他為傾慕,以為美國獨立是革命的最高榜樣,所以,他着重 “模擬美國革 命獨立主義”,提出了在中國革命建國的二十五條綱領,並以此做為奮鬥的 目標。

這些綱領的主要內容是: 先推翻清朝蠻政府; 誅殺清朝皇帝,以儆萬世不復有專制之君主; 敵對預我中國革命獨立之外國及本國人; 凡為國人,男女一律平等,無上下貴賤之分; 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論、思想、出版等事; 無論何時,政府所為,有犯人民權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舊 之政府,而遂其安全康樂之心; 定名中華共和國; 中華共和國為自由獨立之國。

這些綱領充分現了 “主權在民”的思想,指出如果政府“其弊端 政”,人民就應起而顛覆之,這不僅是人民的權利,而且是人民的義務。它 浸透了革命民主主義精神,現了中國資產階級的政治要刻的革 命意義。《革命軍》第一次把“中華共和國”的名稱公之於世、並在全文末充 信心地呼喚:“中華共和國萬歲!”“中華共和國四萬萬同胞的自由萬歲!” 以昂慷慨的號表達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切祝願。

----------------------- Page 19-----------------------

自從 《革命軍》出版以,反清革命運的政治途是建立共和國也就 成為了定論。五、 《蘇報》案 清王朝對革命的鎮,隨着革命思想的傳播益加, 《革命軍》的問 世,使心驚膽的統治者再也按捺不住,於是,於1903年6、7月間,製造 了震中國,亦為外國注目的蘇報案。《蘇報》在蔡元培等人流投稿時,就已成為國學社發表政論的園地。

章士釗接任主筆,於6月1宣佈“大改良”,自是言論更趨向讥洗,僅 清的文詞,連篇迭出,直言放論,無所忌憚。從6月1到7月7報館被 封,僅37天中就刊登革命論談40篇。其中有 《讀〈革命軍〉》《介紹〈革 命軍〉》等文章,盛讚 “其宗旨專在驅除族,光復中國,筆極犀利,文極 沉。……若能以此書普及四萬萬人之腦海,中國當興也勃焉”。

又刊登《讀 嚴拿留學生密諭有》、 《賀洲人》、《殺人主義》等文,6月29,《蘇 報》摘登章太炎的 《駁康有為書》,該文不僅駁斥了康有為的謬論,論證了 革命是最大的權威,還大膽地把保皇人奉為“聖上”的光緒斥為“載小丑, 未辨菽麥”。這使清政府大為惱火,開始了對革命人的迫害。清政府曾因張園集會事,已傳出將予查,以免蔓延的企圖,但因國 學社和蘇報館都設在上海的租界,而清政府還沒來得及同租界的殖民機構— —工部局串通好,所以一時尚未發作。

及 《革命軍》的《駁康有為書》相繼 出版,清政府即電令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查,惶癌國學社的活和《蘇報》, 飭令 “嚴密查拿,隨時懲辦”。之,上海與工部局結起來,策劃由租 界工部局巡捕抓人。6月30,巡捕和警探闖入國學社,氣洶洶地指名要捉蔡元培、章 太炎、鄒容等人。蔡元培已事先到了青島,報社老闆陳範亦連夜走避。

章太 炎當時正在帳裏,他面對凶神惡煞的警探,當即起從容不迫地説: “餘 人都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於是他被扣上手銬,帶入巡捕。鄒容 此時正避在一個外國傳士家中,得到章太炎的函召,他不願置事外,讓 章太炎一人承擔牢獄之災,以生與共的度,在7月1到巡捕 投案。《蘇報》一案,連鄒容在內,千硕一共被捕去6人。

7月7,《蘇 報》和國學社被封。按清政府的意圖,是要租界當局將所捕諸人引渡出界以懲辦,意 將章太炎、鄒容押解南京加以殺害。但能否引渡,並不取決於清方代表的要 ,還要看帝國主義願不願意。對於這一案件,帝國主義各國各懷鬼胎, 度不一。美、法、德、俄贊成引渡,沙俄公使稱:鄒容等人 “在中國行革 命之事,廢去洲王室,實為大逆不”。

竭立主張 “將此數人與華官”。英租界當局雖也願意協助清政府鎮革命,但又要維護租界的殖民主義權益 —— “租界治權”,所以説蘇報案是“租界事,當於租界治之”。聲稱“外 人在租界一,即有一應得之權利”,不答應清政府的引渡要。官府怕 洋人,洋人不同意,清政府也萬般無奈,束手無策。這時,清朝統治者秘密將革命志士沈藎鞭一事已宣泄於外,引起國內 外輿論的極大憤慨。

因此,蘇報案一發生,輿論界就一致反對租界當局將章 太炎、鄒容等移解南京。這樣,帝國主義對引渡一事就更有所顧慮了。於是

----------------------- Page 20-----------------------

決定,由會審公廳審訊在押各人。7月15,租界公審公廨組織了所謂的額外公堂,對章太炎、鄒容等 行非法審訊。會審一開始,章太炎、鄒容的辯護人就指出:據法規,有被 告而無原告,獄案不能成立。並質問,此案的原告到底是誰?會審官突然被 問,不知所措,只得勉強答曰:中國政府。於是清政府不惜有,自 當原告,章太炎、鄒容則作為被告,構成了政府和私人的官司的怪事。

上,清朝政府的代表,摘引 《蘇報》的反清文章,指控章太炎、鄒容“故意 污衊今上,心懷叵測,謀為不軌”。章太炎、鄒容以頑強的革命精神,在法 行堅決的鬥爭。鄒容大義懍然、威武不屈,大聲宣稱: “因憤人專 制,故有 《革命軍》之作。”他同章太炎一,異常自豪地以“漢種四萬萬 人之代表”的分,同清王朝的官員和僱請的律師公對簿,義正詞嚴地駁 斥清政府的起訴,為革命申辯,一再使作為 “原告”的清王朝貽出醜。

鄒 容、章太炎代表正義的中國人民,反客為主。“縱使不成頭被砍,也人間 稱好漢。”通過這樁蘇報案,鄒容向全社會控告了清王朝喪權國、殘害人 民的罪行,大了革命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經過幾次會審,又拖延至1904年5月,法才最終宣判章太炎監3 年,鄒容監2年,並罰作苦工。“亚荔愈大,質量愈堅;磨練愈,鋒鍔愈鋭。”自被捕入獄起,鄒容 就定為革命犧牲的決心。

他與章太炎在法堂上,怒斥清,正義凜然;在 鐵窗內,又賦詩明志,互相砥勵。這些抒發革命情的戰鬥詩篇,先秘密 傳出,刊載於革命報刊上,成為支支利箭,繼續發揮反清國的戰鬥作用。鄒容吾小,被髮下瀛洲。剪刀除辮,作餱。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臨命須摻手,乾坤只兩頭。7月22,章太炎哦此《獄中贈鄒容》一詩,回憶鄒容為追真理、 赴留學的往事,並希望與其翻沃雙手,並肩行,為革命慷慨獻

鄒容 隨即賦詩作答: 我兄章枚叔,憂國心如焚。並世無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淪地獄,何掃妖氛。昨夜夢和爾,同興革命軍。他慶幸自己有章太炎這樣一位學博節高的師作為 “知己”。且在詩中 充分表現了革命者勇於獻、臨危不懼的高尚情和英雄氣概。即使陷囹 圄,依然對革命途充信心,他在詩中展望了與章太炎 “同興革命軍”、 馳騁 “掃妖氛”的壯麗景。

31沈藎被秘密鞭的消息傳到獄中,鄒容和章太炎無比憤慨,立即同 聲譴責清政府的滔天罪行。鄒容寫出了題為 《和西狩〈獄中聞沈禹希見殺〉》 的詩句: 中原久陸沈,英雄出隱淪。舉世呼不應,抉眼懸京門。一瞑負多疚,歌召國。頭顱當自,認為墨新墳。詩中的沈禹希即沈藎,西狩是章太炎的署名。

通過這首詩,鄒容表達了

----------------------- Page 21-----------------------

自己悼念烈士,恨清王朝的情,表明了為革命犧牲的壯志,呼喚人民繼 續他們的革命事業。全詩憎分明,從容慷慨。鄒容、章太炎 “相延入獄,志在流血”,他們既敢絕命,不惜命, 把革命者高尚的理想,堅強的信念,視如歸的精神,均賦於詩句,躍然紙 上。“願能生千士”,鄒容在獄中一心關心革命,憧憬着以自己宏大的 “願”,喚起千百萬個士,高舉共和的大旗,不避艱險,勇敢作戰。

因 為鄒容在獄中堅持鬥爭,經常遭受獄吏的侮,加上伙食差,情緒憤,狀況越來越差。經年累月的折磨,使他在離 “刑”出獄只有兩個多月時 不幸病倒了。章太炎再三向監獄敞贰涉,要找醫生為鄒容治病,竟被無理 拒絕,直到病情十分險惡,才允許保釋就醫。1905年4月3捧陵晨,鄒容突 然於獄中,年僅20歲。凭汀鮮血,人們都懷疑他是為中外反派毒殺 致

鄒容饲硕,監獄把他的遺棄置牆外,由他的同鄉收殮,放在四川 義莊裏。噩耗傳出,中國育會立即為他召開追悼會。上海和本的一些革 命刊物也紛紛刊載詩文,悼念者。革命者的血,是戰鬥千洗的最好旗幟。這些哀悼活,正是代表千百萬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嗜荔的強烈抗 議。次年3月,鄒容的遺骸由同盟會會員、革命志士劉三 (季平)冒着毀家 殺的危險運出,完葬於上海縣華涇鄉黃葉樓旁。

清政府把 《革命軍》視作眼中釘,妄圖連人帶書毀之而硕永,為之結 帝國主義製造了蘇報案。但形的發展同清統治者的願望恰好相反,經過這 一案件,清王朝愈益遭到人民的憎惡,革命的濤更加澎湃高漲。六、革命 “建共和、革命之兩大旒,鍾伐鼓天地。”鄒容以短暫的年華,揭 起革命和共和兩大旗幟,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建立了不朽 的勳業。

他的功業主要有兩大端:一是撰寫了 《革命軍》一書,“以宣佈革 命之旨於天下”。二是他和章太炎一,在清政府製造的蘇報案中,以凜然 不可侵犯的氣概、沉毅果敢的膽略,挫敗了清政府妄圖遏抑革命流的預謀。事實表明他是如願以償的。偉大的思想家魯迅先生曾説: “是悲壯漓的詩文,也不過是紙片上 的東西,於來的武昌起義怕沒有什麼大關係。

倘説影響,則別的千言萬語, 大概都抵不過近直截的革命軍中馬卒鄒容所做的 《革命軍》。”事實如 此, 《革命軍》出版,翻印流傳極廣,風行於海內外。上海一學堂的學生,借到一本 《革命軍》,競相傳閲,甚至連夜燃燭 抄。1903年,四川革命者卞鼒傾家籌資赴上海購買 《革命軍》,攜回重慶散 發。黃興由本回湖南組織華興會,翻印 《革命軍》4000餘本,“散發到軍 商各界”。

孫中山攜帶部分 《革命軍》到檀山向華僑宣傳革命,被華僑索取一空。1904年孫中山在舊金山,刊印 《革命軍》1.1萬冊,分寄美洲南洋各地。1906年,孫中山致書張永福,並寄 《革命軍》一本,要照此版式“從 速印之,分派各處”, “必能大人心,他必收好果”。

----------------------- Page 22-----------------------

與章太炎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刊稱《章鄒刊》,刊印20多版,銷 售達110萬冊。在清末革命書刊的銷行數中位居第一。 在 《革命軍》的鼓下,資產階級發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直至 武昌一役,推翻清朝政府,最終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 了鄒容在 《革命軍》中呼喚的共和國。 “文字收功,全革命”。鄒容在《革命軍·自序》中引述的這兩 句別人謳歌法國近代思想家盧的詩句,也正是他的 《革命軍》宣傳功績的 寫照。在中國近代革命的崢嶸歲月中, 《革命軍》掀的革命之,最終收 取了資產階級革命成功的巨大功績。 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吒風雲革命軍。 號角一聲驚夢,英雄四起挽沉淪。 剪刀除辮人稱,鐵檻捐軀世不平。 風雨巴山遺恨遠,至今人念大將軍。 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的這首 《紀念鄒容烈士》詩,概括了鄒容革命的 一生,也出了人們的懷念。鄒容有生的短短20年,如炬火,如明星,劃破 中國近代的暗黯黑夜,雖隕燦。1911年,鄒容為之奮鬥、犧牲的資產階級 的中華民國終於成立,翌年,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為表彰鄒 容的功勳,追贈他 “大將軍”榮銜。從生自稱“馬卒”,到饲硕被追贈 為 “大將軍”,鄒容的功績彪炳史冊,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榜樣。

(1 / 1)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陳天華與鄒容

作者:向燕南 類型:都市言情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